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
(2022 年 12 月 10 日)
治疗计划
■成人治疗选择
若出现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喉干痛、乏力,或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宜服用祛风解表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清肺解毒颗粒、三寒化湿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经方颗粒、正补护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风胶囊(片、颗粒)等。
咽痛、发热、肌肉酸痛、乏力、咳嗽明显者,应服用祛风清热、祛湿解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金花清感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热炎宁合剂、银黄清肺胶囊、连花清咳片、六神丸(胶囊)、银翘解毒颗粒、金叶败毒颗粒、兰芩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清咽滴丸、后炎清颗粒、桑菊感冒片、夏桑菊颗粒、痰热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柴芩清宁胶囊、抗病毒口服液液体、感冒解热颗粒、消炎、退热颗粒、清开灵颗粒、小柴胡颗粒等。
咳嗽症状明显者应服用具有醒肺止咳作用的中成药,如积脂糖浆、咳苏止咳糖浆、宣肺止咳合剂、通宣利肺丸(颗粒剂、口服液)、醒苏止咳颗粒、连花清咳片、杏贝止咳颗粒、橙痰止咳液、感冒止咳颗粒等
出现乏力、呕吐、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者,宜服用具有祛湿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便秘、大便干燥可服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对于鼻塞、流鼻涕明显者,建议服用具有缓解症状、缓解症状的中成药,如鼻窦炎口服液、三风通窍滴丸等。
■儿童治疗计划
对于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者,可以使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等。
如果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症状,可以使用金针口服液、小儿清肺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解胃小儿化痰散等。
如果出现发热、少食、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暗结等症状,可以使用健儿清解液、小儿消肿清热颗粒等。
对于咽痛明显者,可选用小儿清咽冲剂、开喉健喷雾剂(儿童型)等。
对于咳嗽明显者,可选用清咳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止咳片等。
如果症状是乏力、食欲不佳,可以使用醒脾养二颗粒等。
考虑到儿童体质特殊,病情变化较快,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果病情发生变化,需要及时就医。
■特殊群体
婴儿、哺乳期妇女、孕妇、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等特殊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各地医疗机构可利用“互联网+医疗”开展家庭健康指导、健康教育、用药咨询等服务,引导公众合理用药。
注意:选择上述中成药之一,按说明书服用。一般3~5天后或症状消失后停药。如果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计划
■药物干预
代茶:生黄芪9克,金银花5克,广藿香3克。每日一剂,开水浸泡,代茶饮。适合广大人群预防性使用。
玉屏风颗粒:每次5克,一日3次。适合因体质虚弱、自汗、恶风等容易感冒的人服用预防。
■中医非药物治疗干预
功夫训练:太极拳、八段锦等。
指压法
三种穴位按摩方法
■按揉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虎口处,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摩法对穴位进行操作,右手拇指按摩左手合谷,左手拇指按摩右合谷。揉捏过程中,带动皮下组织运动,以感觉酸痛为度。拇指和皮肤之间不应有摩擦。按摩两侧合谷穴,每次约3~5分钟,早晚各一次。
■揉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子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
操作方法:采用揉法,左手揉左侧,右手揉右侧。先将双手搓热,握空拳,将双手拇指间靠近鼻梁两侧的关节背面上下揉搓;或用中指指腹上下摩擦。上下都是一次一拍,可以做4个八拍或者以发烧为衡量标准。早上和晚上各做一次。
■按摩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枕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双手放在头两侧,掌心对着耳朵,拇指按在两侧风池穴上。揉捏过程中,带动皮下组织运动,以感觉酸痛为度。手指和皮肤之间不应有摩擦。
■饮食要适量
一日三餐规律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样化。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多喝水。如果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辅助治疗,如萝卜、山药、薏米、广藿香、菊花、荷叶、丝瓜络等。 、冬瓜等。
药用食品,如银耳、雪梨、百合汤等
成分:银耳、雪梨、百合、冰糖。
用法:将银耳用温水浸泡20分钟,去掉根部,撕成小片。将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将百合切成小块。将所有原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待锅内汤汁稍浓稠时,将火调大,加入适量冰糖。当冰糖融化后,从锅中取出并加热。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凉着吃。每周服务三次。
■日常生活
作息规律,晚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和节气保健。应避开人群聚集的场所。
■良好的工作和休息
适当锻炼和休息。可以适当采用中医锻炼,或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情绪平稳
保持心情愉快,不生气,顺应自然规律,忍耐阳光,性格外向,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样气气才能顺利发泄,畅通无阻。
康复计划
■中成药康复
出现气短、出汗过多、胸闷、心悸、干咳等症状的人,应服用能补肺肾的中成药,如生脉饮、金水宝胶囊、壁虎定喘胶囊等。
有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症状者宜服用健脾和胃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参芪口服液、鹿党参口服液、香砂六君丸等。
失眠、焦虑、抑郁者应服用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中成药,如加味逍遥丸、白乐眠、疏肝解郁胶囊等。
■中医非药物康复治疗
艾灸疗法
常用穴位:大椎、肺俞、上脘、中脘、隔俞、足三里、孔嘴、肾俞等。
方法:大椎、肺俞、膈俞(或中脘、上脘):温灸盒灸30分钟;足三里或孔嘴或肾俞:用艾条灸,各穴位轻灸15分钟。频率:每天 1 次。采用艾灸疗法时,一般每2天艾灸1次,每个穴位10~15分钟,连续2周;若症状明显,可每天交替灸不同穴位,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继续灸5次。 。 10次为一个疗程。
经络按摩
(一)穴位按摩:
太原、膻中、中府、肺枢、肾枢、大肠枢、列缺、中脘、足三里等。 对于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池泽等。
方法: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拇指垫接触皮肤并轻轻按压。以小圈的方式按揉穴位,产生酸、胀、温热感,每次1~3分钟。
(2)经络按摩: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呼吸均匀。用一只手的大鱼际处沿经络方向对皮肤施力,以直线方式快速来回摩擦。可以两手掌交替揉搓,100~120次/分钟(每只手揉搓50~60次/分钟),以每条经络揉搓1分钟为宜。
耳压豆
常用耳穴:支气管、肺、肾、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
方法:耳豆按压是将带有牛油果籽的耳豆敷在相应的耳穴上,轻轻按压,直至穴位产生酸、麻、肿或热感。涂抹后,每日按压数次,每次3至4分钟。每次涂抹后保留1至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第二天以同样的方式再次涂抹。一般5~6次为一个疗程。
拔罐
主要是背穴,如肺俞、高明、脾俞、肾俞、大椎等。
功能:拔罐是一种简单的中医康复方法,对于调节亚健康状况、治疗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拔罐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和引燃易燃物。拔罐时间不宜过长。拔罐时如出现肢体冰凉、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让患者休息。躺下休息。
其他方法
可以采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功法进行适当的锻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ylmm.com/html/gongluewenda/1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