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吴晓秋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2019级全体研究生进行讲座。他演讲的题目是“尊重经济学常识,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吴晓秋认为,当前形势复杂,必须遵循10条常识,避免犯大错误。精心整理的思潮演讲稿,推荐阅读。
吴晓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讲话内容如下:
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真的不能乐观,因为几乎没有理由乐观。看看世界热点地区之间的关系,看看一些大国之间的关系,现在都在变得更加紧张。由于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关系变得相对紧张。
除了中美关系之外,韩国和日本关系也日益紧张,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恶化,英国和欧盟关系复杂不确定,伊朗核协议存亡也存疑。除其他外。
美国退出当年美苏签订的《中程核力量条约》。这是极其重要的事件,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它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核竞争,使世界陷入非常严峻的局面。处于不稳定状态。与此同时,中东地区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我对全球经济不能乐观。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也处于相对下行趋势。尽管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但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现在我们连6.3%的增速都很难维持。也许明年会达到6%,以后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所以从大的结构性角度来看,这些事实让我们对全球经济非常不乐观。
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单边主义盛行,将自身利益置于别国利益之上,实行经济霸凌。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分工、协作、利益共享似乎已不复存在。还有去全球化和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是霸权的基石和基础。这会导致一些非常奇怪的政策出台。包括不断提高关税,可以吸引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我们应该思考这样的理论逻辑是否有效,是否符合经济学常识。
孤立、高关税、有形之手严厉干预,都是一些国家应对全球经济低迷的策略。您如何看待这种应对策略?
在全球经济衰退、本国经济都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在采取一些政策时仍然要尊重经济学常识。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哪些经济学常识?
常识一:尊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力量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
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看不见的手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必须记住这一点。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由看不见的手创造出来的。看得见的手不能创造一个成功的企业。
看不见的手的核心实质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基础和核心进行决策。看不见的手的国际延伸就是经济全球化,或者说,经济全球化就是看不见的手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
所以我常说,成功的企业来自看不见的手,伟大的企业来自全球化。没有全球视野,就不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华为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因为它植根于全球化。
如何正确处理有形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关系,是我们本科阶段所学的。然而,有时我们过分夸大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错误地认为经济繁荣来自“看得见的手”。世界各国在处理本国经济问题时,首先应该尊重这个常识。
常识二:企业是市场主体
第二个常识是,企业是市场主体,必须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
这项权利是不可侵犯的,因为它是财富的创造者,而其他一切都是财富的消费者。只有尊重企业、尊重市场主体、尊重企业家,才能创造日益丰富的社会财富。其他机构能创造财富吗?因此,我们必须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
常识三:竞争中性原则
第三个常识是竞争中性原则。
无论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应该遵守竞争中性原则,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民营经济。当我们偏离这个原则时,我们的经济就会出现问题。
怎样才能让中国人民幸福呢?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首先要发展经济,首先要让人民富裕。一个人怎样才能致富呢?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什么?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各类经济主体都是平等的,在法律和政策面前完全平等。这就是所谓的政策中立或竞争中立。
他们有平等的权利配置资源,为人民带来幸福。有些人对初衷和使命给出了非常令人担忧的解释,有些解释我不同意。
经济活动中竞争中性原则非常重要。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喊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口号,比如私营经济的终结、私营经济将退出历史舞台等等,经济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竞争中性原则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得到实现。例如,金融机构在向私营企业贷款时通常存在歧视性行为。他们优先选择国有企业,因为有终身责任制。国企贷款偿还不出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国有企业和银行是同一家公司,都属于国家。
事实上,今天的商业银行并不完全属于国家所有。所有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公司,有的由国有资本控股,所有银行都是市场化银行。因此,私营企业在贷款方面遭受了不当歧视。这些民营企业几乎都是中小微企业。
因此,社会上呼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竞争中性和政策中性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存在歧视。
实践中,竞争中立原则到处都受到侵蚀甚至破坏。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防范金融风险。由于担心发生金融危机,我们的监管部门采取了特别严厉的措施,导致银行收紧对私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使这些企业的风险急剧增加。这与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背道而驰。所有这些都违背了经济学常识。
常识四: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第四个常识是价格应由市场供求决定。
我们当年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革价格形成机制。计划经济时期,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这个有形的手决定的。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我们终于形成了市场自由决定价格的体制。
但现在有时会采取一些政策来决定价格的形成。坦白说,我对很多限价、限购政策都存有疑虑。无论是消费品还是资产,人们都有权利购买。有形之手可以用其他手段来实现市场均衡,而不是限购、限价行为。
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海南也在限制房产买卖。如果北京对房地产销售规定一些条件,我还是可以理解的。我有一种自我安慰的理解。虽然原理上无法解释,但至少表面上我能理解。海南对房地产销售的限制确实让我很困惑。
人口不足1000万,中央要求建设自由贸易区(港)。限购政策基本上限制了所有人。仅仅依靠当地的人力资源来发展自贸区(港)是非常困难的。自贸区(口岸)需要资金、货物、人员的流动。
如果住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不可能吸引外国投资者,但政府对此进行了限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限制性政策基本上是懒惰政策的重要体现。因此,价格的形成必须尊重市场规律。
常识五: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五个常识是消费者权益保护。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概念呢?因为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消费者的权利不能受到限制,消费者的福利不能受到损害。随着近期猪肉价格的上涨,据说有些地方开始实行猪肉票证供应。如果这是真的,我感到非常难过,非常需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过去的改革改变了什么?更改这些门票。人民币是信用等级最高的等值货币。使用人民币可以购买除法律限制的任何商品,实现消费者权益。如果你有钱,还需要附上凭证才能完成交易。这严重扭曲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损害了人民币的信誉。
改革开放40年,市场经济已经比较成熟,物质资源应该非常丰富。 40年来,中国企业的市场生产能力极其强大。只要价格稍微上涨,就会有人生产,但价格不会上涨。
中国M2增长如此之快而物价增长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中国的生产能力极其强大,有极强的市场供给能力,不会出现缺货的情况。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物质极其丰富的情况。
突然我们发现一个普通人正在经历生活必需品的短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的。
消费者的权利不仅限于质量保证、远离假冒伪劣产品,还包括除法律规定限制的产品外,选择任何产品不得附加其他条件。这些都是消费者的权利。
今年暑假,我去探望参加“千人百村”活动的人民大学学生。我们这里的同学有多少人参加过千人百村活动呢?请举手看一下。好像有十几个人。当地领导陪我去看望同学。那个地方的自然环境非常好,很美丽。
人大千人百村活动一般在自然环境较好但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举行。我去的地方风景也很美。我告诉当地的市领导,如果我住在这里,我会养几头猪,几十只鸡,过上仙女般的生活。
他们说,有政策禁止养猪,因为养猪会破坏环境。我说养猪怎么会破坏环境呢?中国农民养猪多少年了。看来几千年来,环境并没有因为养猪而受到破坏。环境恶劣不能归咎于猪。
后来我就惊慌了。我问如果农民不再养猪,小养猪厂不准养猪,会发生什么?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猪肉供应肯定会出现困难。回来一个月后,我看到很多地方的猪肉供应出现了问题。
农民不能养猪,这实在是一个可笑的政策。我们可以进行集约化农业或自由放养农业。不要过多解读环境与猪之间的关系。
因此,从限购政策到猪肉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我们绝对不能也不可能回到售票时代。
同学们可能不明白过去门票的作用。 1983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每月限量13公斤左右,够吃米饭了,剩下的17公斤只能当馒头吃。我是南方人,一个月13斤大米远远不够。馒头票换米票非常困难。
恰巧我宿舍里有一个同学是山东人。他不太喜欢吃米饭,所以我们达成协议。他用米饭换了我的馒头,满足了我们的需要。这是门票时代。
我想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我们也不想回到那个时代。我们一定会沿着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前进。这是大家的共识,这个共识是无法推翻的。我认为在座的任何人都不想回到售票的时代。
常识六:保护产权
第六个常识是产权保护。
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合同、信用和产权保护,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有保护产权的法律体系,才有创新、科技革命、社会进步、财富。
如果产权保护不明确,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就会受到影响。有时我不敢谈论这个常识。我的学生提醒我,老师,你不能讲产权保护,你只能讲知识产权保护。
产权保护有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我在想,改革开放40年了,产权保护怎么成了敏感词?只要是合法收入,当然就应该受到保护。当然,贪污受贿所得的财产无法得到保护。
如果合法收入形成的财产存在不确定性,人们如何创新?如何发明它?没有创新和发明,技术进步从何而来?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经济增长。事实是显而易见的。
常识七:分工协作、利益共享
第七个常识是分工协作、利益共享。
这是国际经贸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试图主宰世界。各国之间不仅存在产业分工,还存在某些自然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的差异,促进分工协作和利益共享。
如果中美贸易摩擦不是为了遏制中国,其实可以在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个问题上,特朗普政府背离了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经济常识。不仅需要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也需要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还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从最基础的产业到最高端的产业,从工业到金融,才能称霸世界。这怎么可能?这本质上是一个悖论,无法实现。
常识8:高税收不能带来繁荣
第8个常识是:高税收能带来经济繁荣吗?高税负阻碍了财富创造机制,是人类社会贫困的重要制度根源。
一个国家的经济之所以难以用看得见的手来繁荣发展,就是因为经济发展失去了内在动力。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一个贫穷的国家想要走向繁荣,和平、公平的法制和低税负缺一不可,其他一切都可以顺其自然。
这段话言简意赅,切中要害。首先,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内乱和战争只能导致这个国家的毁灭。
二是公平的法律体系。会给大家信心和期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受到法律的不公平待遇。
三是税负低。税收低,每个人都有利可图,充满动力且充满希望。盈利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人们创新,为繁荣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低税负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制度基础。
常识9:元素必须自由流动
第九个常识是元素的自由流动。
要素自由流动包括资本、货物和人力资本的流动。如果法律、制度、政策影响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制定法律、经济政策和规则时,必须有利于因素。自由流动,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常识10:信息披露
第十个常识是信息披露原则。
信息公平是市场透明度的基础,也是企业决策、有效形成价格的重要前提。如果信息不透明,价格形成就会很不合理。互联网、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就在于它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有些人只会看到互联网金融的负面影响。从本质上讲,互联网金融推动了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变革。最重要的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向信息对称迈出一大步,解决成本和价格形成问题。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如何解决信息对称和信息透明的问题,从而使价格形成更加公平、交易更加高效。因此,我对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经济持积极的评价。
仔细想想,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尊重的基本经济学常识。我们在处理经济问题时,应该多思考这些常识,不要偏离它们。背离这些常识,经济通常会遭遇挫折和困难。
所谓常识,就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的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不能违反的,违反就会受到惩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ylmm.com/html/gongluewenda/13767.html